2025/6/30信仰

大墓公  (陳治維提供 149字)

擺接十三庄義塚大墓公,位於新北市土城區的重要信仰中心,主祀乾隆年間林爽文民變中殉難的人們。此信仰歷史悠久,建於乾隆五十四年,不僅是土城板橋中和三區的信仰,更見證擺接的開發史。每年中元節舉辦的法會,三區仕紳信眾均會參與,彰顯慎終追遠的傳統文化。大墓公融合歷史、信仰與民俗,為新北市極具代表的文化資產。

跟著故事去旅行——探訪土城大墓公的前世今生

  擺接義塚大墓公創立於1789年,靜靜見證了兩百多年的歲月與地方的興衰。你或許會好奇——大墓公收埋的枯骨,究竟是林爽文事件中被官兵剿殺的會黨徒眾?協助官兵平亂卻遭會黨殺害的義民?還是戰亂中無辜遇害的難民?抑或兼而有之?

  除了這段歷史疑雲,還有許多耐人尋味的故事:「土虱好吃,死人骨頭沒那麼多」這句話與大墓公又有什麼關係?「泉州人重祖,漳州人重普」的俗語在這裡又代表什麼?而土城大墓公的中元祭典,為何能被登錄為文化資產,成為當地人尊敬、香火不斷的信仰中心?

  擺接義塚大墓公是一座充滿神秘色彩的廟宇,融合了真實歷史與民間傳說。信眾深信祂庇佑著這片土地,讓居民安居樂業。祂的靈驗事蹟更是傳為佳話——有人因此順利找回失物、警方曾藉祂的指引破案,甚至連守護古墓公園的大黑狗,也成為傳說的一部分。這些故事與記憶,至今仍在社區間流傳。

  這趟走讀,不只是看一座廟,而是踏進土城的在地記憶,親眼見證歷史、信仰與人情交織出的魅力。

---出自陳岫韵老師0913課程

承天禪寺 (彭玉美提供 149字)

廣欽老和尚民國36年渡海來台弘法,深受敬仰。民國44年於土城建承天禪寺,以紀念祖庭泉州承天禪寺。寺院綠瓦白牆,肅穆典雅,主殿奉釋迦牟尼佛。提倡環保不焚香,以合掌禮佛,並舉辦三步一拜與法會修心。老和尚自35歲起不倒單六十年,淡泊名利,感召信眾。95歲圓寂,留語「嘸來嘸去、嘸代誌!」,以平實智慧顯示生死即空。

0920-承天禪寺…講師彭玉美

  廣欽老和尚於民國36年渡海來台,初時居無定所,隨緣來去。因道風廣被,深受信眾敬仰,信眾希望他能常伴左右,因高山阻隔而難以實現。民國44年,信眾在清源山坳即今承天寺現址,購地供師。

  承天禪寺寺名之由來,是開山祖師廣欽老和尚為紀念其大陸祖庭-泉州承天禪寺而命名之。

  禪寺建築以綠瓦白牆為主,肅穆典雅。主要建築為大雄寶殿、三聖殿、廣公紀念堂及大悲殿。主殿供奉三聖佛,中間供奉釋迦摩尼佛、右邊藥師佛、左邊阿彌陀佛,此區域是法會的主要場所。為響應環保,避免污染空氣,平日不提供香品供信眾上香,改以合掌、問訊 、頂禮的方式,對佛菩薩表達至誠的禮敬。

  承天禪寺聖地,虔誠信徒三步一拜朝山禮佛,洗滌俗塵。到承天禪寺參加法會的人數極為眾多,承天禪寺的法會提供了一個具體而實質的平台,讓信眾透過佛法的力量,提升個人生命品質,追求更美好的生活。

  廣欽老和尚從35歲開始夜「不倒單」,整整60年,他都沒有躺下來睡覺,真的非常了不起。有「伏虎師」 、 「水果虎師」雅號的廣欽老和尚,專志苦修,食人所不食,為人所不為,常坐不臥,一心念佛,精進修持。老和尚一生傳奇不斷,淡泊名利,參禪念佛,平實無奇的行持,上至達官貴人,下至市井小民,無不受到感召。

  廣欽老和尚95歲往生安然圓寂。最後講了一句:「嘸來嘸去、嘸代誌!」多麼瀟灑!

土城老街 (陳岫韻提供,153字)

土城老街以慶安街為中心,清代因聚落發展而興盛,範圍約在今日光明街、和平路與中央路一帶。昔商店林立、人潮不絕,是土城最熱鬧街區。現雖不復繁華,仍留存生活記憶。五穀先帝廟前身為奉祀三山國王的慶安宮,1933年毀於火災,1950年於舊神社建神農宮,主祀神農大帝,後改名五穀先帝廟。廟內藥童像背後長出靈芝,相傳為神農顯靈庇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