海山煤礦 (賴秀淋提供 124字)
1870清領時期最早開採的記錄。
1897日治時期日本人池田應助等人取得礦區。
1915年日本人山本義信成立「山本炭礦」,開始大規模開採。
1945台灣光復,山本炭礦被「台灣工礦」接收,再轉讓給李家。
1955李四川更名為「海山煤礦」。
1984不幸礦災,台煤已經不敵外煤及石油競爭力。
1989封坑。
⼟城社區⼤學海⼭煤礦暨臨近礦區走讀參考簡介
海⼭煤礦⼤安寮坑:
清領時期,開始在⼤安寮有⼩規模開採。
⽇治時期,據台北縣志礦業志:
1895年的煤礦勘查中,已經有⼟城⼤安寮煤洞。
1926年台灣總督府發⾏的台灣地質礦產地圖說明書,從⼟城耆老訪談⼝述中,推測⼤安寮的煤礦最早開採時間,就坐落在1870年(同治9年),煤禁解除前後。
1897年,因⽇本國內煤價昂貴,⽇本⼈池⽥應助等⼈,在⼤安寮取得礦區。
1915年,⽇本⼈⼭本義信成立「⼭本炭礦」,開始較⼤規模開採,第⼀次世界⼤戰,歐洲交戰國極需要煤礦,讓台媒蓬勃發展。
⺠國34年,⼆戰結束,⼭本炭礦被「台灣⼯礦」接收,再轉讓給李家,
民國44年 李四川更名為海⼭煤礦。
⺠國73年 不幸礦災,本⼟煤礦不敵外來煤礦,⼜無⽯油的競爭⼒,
民國78年封坑。
---賴秀淋老師0830土城煤礦產業課程
山佳煤礦 (游素娟提供 140字)
山佳地區昔日(日治時期)因煤礦業興盛,最高紀錄周邊有16礦坑林立,曾是北台灣重要煤炭產區,因此於1918年設立山佳車站運煤,也帶動聚落與商業發展。隨後煤礦產業衰退,最後大豐一號坑,新大豐二號坑分別於73年/48年封閉,但鐵道、礦業遺址與車站古蹟仍保存,成為見證山佳產業與地方發展的重要文化資產。
土城產業園區 (陳松柏提供 149字)
經濟部土城工業區於民國64年9月完成,全部面積107公頃。鄰近捷運頂埔站與國3土城交流道,交通方便,廠家364家,主要以金屬製品、電子零組件、機械設備製造業,鴻海就是從土城工業區開始發跡成長的。
2023年9月,土城工業區更名為土城產業園區,為敦親睦鄰經常辦理地方回饋活動,土城社區大學在此設立教學點,推動終身教育。